郑先生于2014年6月2日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“脑梗塞”后又进行输液治疗,住院14天后出院。经好友介绍,郑先生在家属的陪同下于2014年6月17日来到了衢州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,康复专家为病人做了细致的检查后,用和缓然而坚定的语气对病人和家属说:“你们放心,我们每天都在治疗这样的病人,只要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,会得到比较理想的康复!”
康复专家联合神经内科、中医科专家为老郑精心配药及康复治疗,开出了药方和后续的系列治疗方案。经短期的治疗后,头痛头晕消失,感觉精神有劲了,两疗程下来,原先不能动弹的肢体得到了明显改善,口眼歪斜也逐渐得以纠正,并且语言意识清晰,理解力明显提高。巩固治疗后抓握东西有力,脚能放平了,生活基本能自理。
衢州康复医院给郑先生制定的康复训练主要有:
急性期
1.良肢位摆放:患侧卧位
2.被动运动
⑴肩关节:
①肩胛胸廓关节向各方向被动运动。10 次/组*3
②外展前屈运动: 10 次/组*3
③内外旋:10 次/组*3
⑵肘关节屈伸,前臂旋前旋后训练10 次/组*3
⑶腕关节屈伸,尺偏,桡偏运动,由内向外,由外向内绕腕运动,屈伸手指运动,注意拇指各方向的被动运动10 次/组*3
⑷髋关节:
①仰卧位患侧伸髋训练。10 次/组*3
②牵拉股二头肌训练。10 次/组*3
③内旋、外展运动。10 次/组*3
⑸膝关节内外旋运动(<=15)10 次/组*3
⑹牵拉跟腱。10 次/组*3
⑺髋膝踝:屈曲挤压。10 次/组*3
⑻跖趾关节和趾趾关节(重点背伸)活动。10 次/组*3
3.床上运动
⑴双手叉握上举运动: 10 次/组*4
⑵双侧被动翻身及返回训练:10 次/组*1
⑶桥式运动:双侧桥式运动、单侧桥式运动:每个10 次/组*2
4.电动起立床训练:45°持续5分钟开始,每日交替增加时间及角度5-10度/分钟,最终目标:80°维持30分钟
5.物理因子:冰刺激(胸大肌,胫前肌,足外侧缘)功能电刺激/神经肌肉电刺激(冈上肌,三角肌,腕背伸肌以及胫前肌),脑循环和局部气压治疗,床边CPM等
6.ROOD技术
7.传统疗法:针灸推拿
恢复期
1.床上运动:
㈠上肢:双手bobath握手上举,向健侧摆动练习,耸肩运动。10 次/组*3
上肢训练:
①肩胛带训练:
1)肩胛骨前伸运动:10 次/组*3
2)侧卧位肩胛胸廓关节上抬、下沉活动:10 次/组*3
②关节压缩训练:压缩肩、肘、腕关节(改善本体感觉)10 次/组*3
③腕、手活动:患者远端指间关节的被动后伸,冷疗,前臂伸肌功能性电刺激或肌电生物反馈。
④对侧运动(髋-肩)
㈡下肢:双下肢交替屈伸,桥式运动,阻桥运动
①内收外展运动: 10 次/组*3
②侧扳法:用力方向:前上、后下。10 次/组*2
③牵引摆动:10 次/组*2
④诱发踝关节背屈:10 次/组*2
⑤运动控制能力训练
(1)卧位膝胫踝运动
(2)长坐位膝关节分离运动诱发训练:
㈢躯干:
①双侧主动助力翻身:10 次/组*1
②躯干下部屈曲旋转:10 次/组*2
③腰椎屈曲,前后摆动10 次/组*2
④缓解躯干痉挛:10 次/组*2
2.床边训练:①辅助床上起坐训练,从健侧坐起。10 次/组*2
②患侧上肢负重练习。10 次/组*2
3.坐位训练:
①坐位对线关系调整②辅助健侧骨盆倾斜挤压
7.作业治疗: ADL训练(床椅间的转移,穿脱衣裤,健手梳发,环绕洗脸,使用生活用具等)自行练习,治疗师指导
8.运动性功能活动:(抛接球(40个/次),磨砂板(10个/组*3)木钉板(自行练习,治疗师指导)滚筒10个/组*3)
4. 站立训练
(1)起立床训练(Ⅱ~Ⅲ期)
(2)站立平衡训练—单腿负重(Ⅲ期)
末期
1.躯干控制训练
2.物理因子:功能性电刺激、低中频电刺激,功率车
3.传统康复:针刺、推拿
4.作业治疗: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
a.穿衣活动b.利用房间设备,如床、车、浴缸、侧所、轮椅等整理房间、物品的摆放。c.行动变化:改变体位,移动身体,翻动、坐起,躺下,卧位左右翻身,坐位移动、站立、坐下,步行或利用轮椅。
5.上下台阶训练
(1)平行杠内行走训练
(2)步行训练:前后迈步方式
6.行走训练
(1)控制双肩行走训练
(2)控制骨盆行走训练
(3)上下楼梯训练
助行器
7.针灸、推拿
目前郑先生已康复出院,在家进行自我康复。